近年來,電動自行車室內火災事故頻發,嚴重威脅居民生命財產安全。僅2024年11月至2025年2月期間,福建平潭、重慶涪陵等地接連發生因電動車電池室內充電引發的火災事故,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甚至人員傷亡。2024年11月15日福建平潭一居民樓因電動車電池故障起火,3輛電動車被焚毀,直接損失達4.9萬元;2025年2月重慶涪陵某高層住宅因租客攜帶電池入室充電引發火災,濃煙瞬間充斥樓道,幸得及時救援未釀成悲劇。這些事件再次警示:電動車入戶停放與充電的安全隱患亟待技術化、系統化治理。
電動自行車電池一旦在室內自燃,30秒內火焰溫度可達300℃,毒煙覆蓋整個空間,逃生時間不足百秒。然而,傳統社區管理依賴人工巡查和居民自覺,難以杜絕違規行為。數據顯示,80%的電動車火災由電池故障或違規充電引發,而老舊電池、改裝電池、室內充電等亂象屢禁不止。
思卡樂解決方案:科技賦能,織密安全防護網
針對這一難題,思卡樂電動車入戶監測綜合管控平臺以物聯網、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為核心,構建“監測-預警-管理”全鏈條防控體系,為社區安全提供三重保障:
1.智能識別,阻斷風險源頭
平臺通過在電池植入RFID芯片、樓道部署感應設備,實時監測電動車及電池的移動軌跡。一旦檢測到電池被攜帶進入電梯或樓道,系統立即觸發聲光報警并推送信息至物業,同時通過語音勸阻違規行為,實現“技防+人防”雙重攔截。
2.一車一碼,精準溯源管理
每輛電動車綁定專屬電子標簽和溯源二維碼,建立“一車一檔”數據庫。管理人員可快速查詢車輛信息、電池狀態及車主聯系方式,發現電池與車輛分離時自動預警,杜絕非法改裝和超期電池流通。
3.多級監管,構建長效治理
平臺支持社區、街道、消防部門多級聯動,實時共享違規數據和風險分析報告。例如,太原市通過該平臺將電動車火災月均發生率降低70%,有效推動“正規停放、正規充電、正規維護”的落實。
目前,思卡樂平臺已在全國100余個縣區落地,覆蓋超800萬輛電動車。在廣東、云南等先行試點社區,電動車入戶率下降超90%,火災事故實現“零發生”。其成功經驗印證:唯有通過智能化管控,才能從根本上破解電動車安全管理難題。
電動自行車便捷性不應以安全為代價。思卡樂以技術創新為矛,以系統治理為盾,為社區筑起一道“看得見、管得住”的安全防線。讓我們共同行動,拒絕隱患入戶,讓科技守護每一份安寧。